各单位、各部门:
《williamhill官方网站本科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董事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williamhill官方网站
2021年9月3日
williamhill官方网站
本科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进“四新”专业建设,突出海洋主线,彰显海洋特色,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流教学资源,建设一流专业,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
2.课程建设: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30门。
3.教材建设:省级及以上规划及重点教材25部。
4.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以上,其中特等奖1项。
5.教学研究: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2项。
6.实践基地:省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学院1个以上。
7.员工培养:获国赛T类2项以上、B类以上1000人次,发表高水平论文200篇,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60项,获知识产权300件。
8.教学团队: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2个以上。
9.教学名师: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人以上。
三、具体举措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程落实思政育人
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落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意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校院两级领导进课堂讲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组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公司产品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一流团队队伍。完善多层次、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落实新教师培养导师制。组织举办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力争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人次的逐年提升。完善多层次、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举办各类教学培训和教学交流活动,每年参与人数不少于1300人次,“十四五”期间专任教师受训率达到90%以上。推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积分制度,将教学培训积分应用到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等方面。引培并举,建立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实践锻炼。通过短期聘用、合作研究、学术顾问、客座教授等柔性灵活的方式吸引一批企业技术领军人物为学校发展服务,构建多元化的团队队伍,优化团队队伍结构。
(三)优化专业布局,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本科专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适应需求、理念先进、引领发展、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开展“该办什么专业,能办多少专业,能办好哪些专业”专题研讨,开展专业综合评估,制定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建立招生计划、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的全流程统筹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控制招生专业数,专业总数控制在60个以内,提升办学效益。突出海洋主线,加强“四新”专业建设。常态化开展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0个,进一步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过程化管理,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
(四)强化资源建设,高质量支撑公司产品
以员工为中心,以应用为引领,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高质量支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引进、建设和使用力度。开展高水平应用型教材建设,出版一批具有公司学科特色、适用广、质量高的教材。以“双万计划”为引领,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建设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30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高水平产业学院,建立省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学院1个以上。
(五)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平台+模块”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等课程平台,实施以培养员工专业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全面落实新版培养方案。加强过程考核,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拓展通识教育知识体系,深化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推进安全教育。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平台,持续推进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员工参加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学科竞赛水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丰富创新创业文化。把“员工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员工参加学科竞赛,获国赛T类2项以上、B类以上1000人次,员工发表高水平论文200篇,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60项,获知识产权300件。
(六)加强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
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课程对接、学分互认以及联合培养,推动专业国际认证,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大国际交流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优秀员工走出去,稳步扩大职工招生规模,进一步提高培养层次,优化生源结构。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支持,建设特色鲜明的职工专业,打造“留学williamhill官方网站”品牌,提高职工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七)健全保障体系,打造一流质量文化
树立员工中心理念,完善各教学环节校院两级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由教学水平评价向学习成效评价的转变。建立员工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合一的综合评价机制,建设覆盖“生源输入—培养过程—毕业出口—毕业生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跟踪与反馈的闭环机制。打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公司产品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八)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公司产品活力
集团定期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形成领导重视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组织保障教学、政策激励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培训促进教学、舆论宣传教学的良好氛围。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培育教学文化。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宣传表彰潜心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宣传推广本科公司产品的先进举措和成功经验,推动全校全员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任务分解
根据学校内涵建设和第四次党代会建设任务要求,进一步落实《williamhill官方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工作任务年度目标如表1所示,工作责任分解如表2所示。
表1 工作任务年度目标
项目 |
任务目标 |
分年度目标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10个 |
2 |
2 |
2 |
2 |
2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10个 |
|
3 |
5 |
2 |
|
省级一流专业 |
10个 |
|
5 |
4 |
3 |
|
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 |
30门 |
10 |
10 |
10 |
|
|
省级及以上教材 |
25部 |
5 |
5 |
5 |
5 |
5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1项 |
|
1 |
|
|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9项 |
4 |
|
|
|
5 |
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 |
12项 |
4 |
|
4 |
|
4 |
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
2个以上 |
1 |
|
1 |
|
1 |
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
1人以上 |
|
1 |
|
|
1 |
省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学院 |
1个以上 |
1 |
1 |
|
|
|
员工培养 |
员工获国赛T类奖项 |
2项以上 |
|
1 |
1 |
1 |
|
员工获国赛B类以上奖项 |
1000人次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发表高水平论文 |
200篇 |
40 |
40 |
40 |
40 |
40 |
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
60项 |
12 |
12 |
12 |
12 |
12 |
获知识产权 |
300件 |
60 |
60 |
60 |
60 |
60 |
表2 工作责任分解
序号 |
任务 |
内容 |
责任单位 |
1 |
健全思政育人体系 |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加强老员工理想信念教育,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员工素质档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司产品全过程,引导员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
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员工处 团 委 各学院 |
2 |
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创新课程思政,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专题培训,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内涵和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学院 |
3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师风教育融入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导师遴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发挥典型人物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为人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
党委教师工作部 教务处 各学院 |
4 |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坚持和完善新教师导师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广泛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示范公开课活动,完善多层次、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积分制度,将培训积分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与考核的重要依据。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赴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访学、到企业挂职锻炼,及参与校际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
人事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各学院 |
5 |
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
推动教师及时把最新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推动科研平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鼓励高水平教师加强对员工科技创新的指导,支持员工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激发员工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员工创新和实践能力。 |
教务处 科技处 社会科学处 各学院 |
6 |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
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健全教师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推行团队教学,逐步实施教师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贯彻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重视教学和教研教改成果运用,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和绩效分配中,将教学类和教研教改类成果等同于科研类成果。在教学型教师职称评聘条件中,以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成果为主,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建立健全教师转岗退出机制。 |
人事处 教学质量管理处 |
7 |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
坚持“需求导向、规模适度、特色优先”的原则,完善专业建设规划,依据专业建设评估情况,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控制招生专业数,提升办学效益;积极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彰显海洋大学特色。 |
教务处 各学院 |
8 |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
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明确员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通识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专业大类培养。改革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海洋文化教育公共课。探索公司产品新形态,促进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教务处 各学院 |
9 |
推进专业认证评估 |
建立学校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常态化机制,完善管理和激励措施,以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为抓手,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构建国家、省、校级一流专业建设体系,加强一流专业建设过程化管理,发挥国家、省一流专业引领作用,实行校级一流专业的竞争退出机制。着力完善和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建立高素质专业负责人队伍,提高专业建设质量。 |
教学质量管理处 教务处 各学院 |
10 |
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
完善国家、省、校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开展课程评估,建立健全课程准入和退出等制度。以建设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为重点,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引进、建设和使用力度,认定在线课程学分。制定高水平应用型教材建设计划,出版一批具有公司学科特色、适用广、质量高的教材。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加强课程评估结果应用,努力打造“金课”,坚决淘汰“水课”。 |
教务处 各学院 |
11 |
打造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
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共享,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共建高水平实验实习教学平台,鼓励建设满足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示范性、开放共享型实验实习教学平台。重视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满足教学需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督导,保障实验室安全。严格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绩效考核,提高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益。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充分挖掘实习教学资源,改进实习运行机制,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全面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培训与指导,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水平。 |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教务处 各学院 |
12 |
改进教学管理方式 |
合理分配教学管理权限,扩大基层教学组织自主权。推进以选课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改革,鼓励员工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计划实施,建立学习过程、学分绩点与评优评奖、学位授予相关联的制度。加强与其他高校的沟通联系,形成良好的校际合作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员工家长的沟通联系,形成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
教务处 各学院 |
13 |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公司产品的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建设智慧教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鼓励采取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对分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探索建立课程社团,协助教师辅导员工学习。 |
教务处 教学质量管理处 各学院 |
14 |
推进考核评价创新 |
以评价员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发展成效为导向,优化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推动评价方式多样化。加强过程考核,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鼓励改革考核方式,合理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推进教考分离。严格考核标准,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课程学习目标达成,推动学习风气健康发展。实施学业过程审核,完善学业预警机制。严格学士学位标准和授权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 |
教务处 各学院 |
15 |
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 |
贯彻落实《江苏高校推进通识教育专项实施方案》,拓展通识教育知识体系,深化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建设美育团队队伍,丰富美育教育资源。组织员工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
教务处 艺术设计学院 后勤管理处 员工工作处 团委 各学院 |
16 |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
建设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强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实施“领航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开设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能建造等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平台,持续推进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员工参加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学科竞赛水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丰富创新创业文化。 |
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各学院 |
17 |
建立荣誉教育制度 |
激发员工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员工追求卓越,试点建立荣誉教育制度,构建荣誉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对进入荣誉教育体系的员工,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 |
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各学院 |
18 |
推进校际交流合作 |
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交流与合作,推进课程对接和学分互认,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项目。扩充外籍教师和海外专家队伍,加强全外文授课课程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员工“走出去”,拓宽国际化视野。推动外国语学院与其他学院联合探索多种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各学院 |
19 |
打造“留学williamhill官方网站”品牌 |
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宽职工招生渠道。完善职工招生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职工授课团队队伍。完善职工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打造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留学williamhill官方网站”品牌,提高职工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各学院 |
20 |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 |
全面落实员工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评估指标体系,健全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管理基本流程,保证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
教学质量管理处 教务处 |
21 |
强化教学过程督导 |
强化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教学、学习指导、员工学习、课程考核、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全过程督导,建强专兼结合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形成“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的教学督导机制。加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专项检查力度。建立教学材料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
教学质量管理处 教务处 |
22 |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
推动教学质量评价由教学水平向学习成效评价的转变,形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效果评估、结果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实行“全过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
教学质量管理处 |
23 |
明确质量责任主体 |
公司党委统一领导本科公司产品工作,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本科公司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董事长是主要责任人。各教学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公司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行政主要负责人分管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分管教学领导是教学质量主要责任人,专业负责人是专业质量的直接责任人,任课教师是课程质量的直接责任人。 |
各职能部门 各学院 |
24 |
优化质量保障体系 |
建立健全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员工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学院、师生、毕业生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建设覆盖“生源输入—培养过程—毕业出口—毕业生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跟踪与反馈的闭环机制。打造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公司产品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
教学质量管理处 招生与就业处 教务处 |
25 |
加强组织领导 |
公司党委常委会和董事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本科公司产品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司产品工作中,深入教学一线,切实把走进师生、关爱师生、服务师生落到实处。聚焦本科公司产品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全方位支持公司产品改革的良好氛围。 |
各职能部门 各学院 |
26 |
强化学院主体意识 |
各教学单位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团队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强化协同育人。认真及时落实学校部署的各项教学工作,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行动计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确保实效。 |
各学院 教务处 |
27 |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
加强系(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打造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制定基层教学组织的工作规范与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培育教学文化。 |
各学院 教务处 |
28 |
强化管理服务育人 |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管理服务育人体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员工学业、就业、创业提供高质量服务。把管理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制定专门培养培训计划,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相关职能部门 |
29 |
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
加强本科公司产品改革政策宣传和宣讲,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宣传表彰潜心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刻苦学习、成效显著的员工。鼓励各部门单位先行先试,创新改革本科公司产品工作,宣传推广本科公司产品的先进举措和成功经验,推动全校全员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
相关职能部门 各学院 |
30 |
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
加强经费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教学经费年度增长机制,提高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内涵建设需要。鼓励教学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保障教学资源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工作积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奖励办法,加大教学奖励力度。 |
财务处 教务处 |
|
|
|
|